陶瓷百科
細數景德鎮(zhèn)制瓷72道工序
九頭『廬山五老峰』茶具
飲茶能靜心、靜神,有助于陶冶情操、去除雜念、修煉身心,這與提倡“清靜、恬澹”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,也符合佛道儒的“內省修行”思想,因此我國歷代社會名流、文人騷客、商賈官吏、佛道人士都以崇茶為榮,特別喜好在品茗中,吟詩議事、調琴歌唱、弈棋作畫,以追求高雅的享受。
當您與親朋好友一起品茶時,您是否知道您手中精致的陶瓷茶杯要歷經多少道工序方能成器?“共計一坯之力,過手七十二,方克成器。其中微細節(jié)目,尚不能盡也。”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《天工開物》中這樣寫道。現在,讓我們來細數一下景德鎮(zhèn)制瓷的72道工序吧!
一、加工工序(8道)
選礦→原料處理→配料→裝磨→運行→放磨→過篩入池→陳腐
1、選礦:尋找礦源、礦點,挑選合適能用的原料。
2、原料處理:(1)用輪碾機對石質原料進行粗碎。(2)土料露天堆放,通過常年風吹、日曬、雨淋、冰凍等進行風化。(3)根據工藝需要,對有些原料事先進行預燒。
3、配料:分別按照泥料、釉料的不同種類進行稱重配料。
4、裝磨:把配好的泥或釉料裝入球磨機中。
5、運行:球磨機按照泥釉不同的加工時間要求開機運行。
6、放磨:泥漿、釉漿達到規(guī)定的細度后從球磨機中放出。
7、過篩入池:泥漿過篩入漿池,釉漿過篩入釉池或釉缸。
8、陳腐:泥漿、釉漿使用前存放一定的時間,以使其更加好用。
二、造型工序(2道)
設計→造型(旋模子兒、雕塑)
1、設計:根據藝術構思或客戶要求畫出作品圖樣。
2、造型:根據設計圖樣,圓器類作品用機輪旋出模子兒;人物、動物或異型類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兒。
三、制模工序(9道)
打漆→分線→閘子兒→打油→和石膏漿→注石膏漿→修模→揭扇→制套
1、打漆:在造好的模子兒上刷上調好的清漆,以利于翻制模型。
2、分線:在打好漆的模子兒上合理地畫出模型分塊線。
3、閘子兒:翻制第一扇模型時,未翻的部分須先用泥閘起來。
4、打油:澆注模型前,在模子兒上刷一層油以利翻模。
5、和石膏漿:在石膏桶中倒入適量的水,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,攪拌成一定稠度的漿。
6、注石膏漿:把攪拌成的石膏漿注入閘好的模子兒待翻處。
7、修模:待石膏漿凝固后,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。
8、揭扇:按以上步驟,逐扇把一套模型翻制完成。
9、制套:利用翻制成的第一套模型制成外套,可大量復制同樣的模型。
四、成形工序(29道)
(一)、注漿成形(12道)
清模→合模→量濃度→過籮→注漿→放漿→開模→修坯→粘接→打章→干燥→抹坯
1、清模:把模型內外全部清掃干凈,以免混入雜質。
2、合模:把模型逐扇合對起來,不留縫隙并捆扎牢固。
3、量濃度:把漿缸中的漿打均勻,并用濃度表量出所需的濃度。
4、過籮:把合適濃度的漿起入注漿桶時過籮,保證漿中不混入雜質。
5、注漿:把漿注入合好的模型中,并注意經常添漿。
6、放漿:注漿到一定時間,待坯體達到所需厚度時,把模型內多余的漿放出來(實心注漿不放漿)。
7、開模:模型中的坯體硬化到一定程度時,把模型打開。視具體情況取出坯體或稍頃再取出。
8、修坯:對具有一定硬度的坯體按照形體要求進行修整。圓器一般要在機輪上旋削坯體,人物、動物及異型類則手工修整。
9、粘接:把坯體的各部分粘接在一起,成為一個完整的坯體。
10、打章:修好的坯體在底足部打印上窯廠或制作者的名號。也有的把名號章預先制出,然后再粘結在坯體上。
11、干燥:修整好的坯體放在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干燥。
12、抹坯:干燥后的坯體用海綿蘸水把坯體表面抹光,使其符合精坯要求。
(二)、拉坯成形(8道)
泥漿脫水→練泥→揉泥→拉坯→旋坯→粘接→打章(刻字)→干燥
1、泥漿脫水:拉坯泥須先使泥漿脫去一定的水分,變成軟硬適中的泥料。
2、練泥:把泥料練得均勻一致,不含空氣或含很少空氣。練泥有機器練和人工練兩種,機器練用真空練泥機,人工練用手工鏟泥殺練。
3、揉泥:把練好的泥揉成大小合適的泥塊。
4、拉坯:把泥塊放在轉動的輪子上,根據預先的設計,用手拉出各種器型,即為毛坯。
5、旋坯:在機輪上把毛坯旋成厚度合適、造型美觀的坯體。
6、粘接:在坯體上粘接耳、足、鼓釘等附件。有的還在坯體上進行捏塑裝飾,使其更加美觀。
7、打章(刻字):在坯體底足內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,或作者刻字、落款等。
8、干燥:對完成的手拉精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干燥。
(三)、印坯成形(9道)
清模→合模→搓泥條→印坯→開模→修坯→粘接→打章(刻字)→干燥
1、清模:把模型工作面清除干凈,以防雜質進入坯體。
2、合模:把分塊模型合對起來。在印坯的過程中,根據需要有的先合模,有的邊印邊合,有的分模印坯后再合,不一而足。
3、搓泥條:(搓泥條之前也先經過泥漿脫水、練泥這兩道工序,因與前面手工拉坯項重復,這里就省略了。)把練好的泥拍成泥餅或搓成粗細合適的泥條。
4、印坯:把泥餅或泥條放入模型內,用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體。
5、開模:待坯體硬化至一定程度時,打開模型。
6、修坯:把坯體表面的泥紋或高低不平處修平整,圓器并要進行旋削。
7、粘接:把耳、腿等附件粘接在坯體上。
8、打章(刻字):在坯體底部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,或作者刻字、落款等。
9、干燥:把完成的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干燥。
成形工序中還有其它一些成形方法,如盤泥條、泥板圍接、徒手捏制等,這些都屬于現代陶藝創(chuàng)作手法,本文省卻不論。
五、素燒工序(7道)
驗坯→支棚板→裝窯→入窯→燒窯→冷卻→開窯
1、驗坯:對入窯的精坯,按照精坯標準進行檢驗,合格者方可入窯。
2、支棚板:按照所裝坯體的大小調節(jié)棚板的高低和架層,在窯車上用支柱把棚板支平支穩(wěn)。
3、裝窯:把合格的精坯按照品種不同分類裝在支好的棚板上。
4、入窯:窯車裝好后,緩慢而勻速地推車入窯,并關閉窯門。(也有較小的氣窯,不用窯車,可直接在窯內裝窯。下釉燒入窯同)。
5、燒窯:按照素燒的升溫曲線進行氣燒操作,達到燒成溫度時止火。
6、冷卻:按照素燒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,以防素胎驚裂。
7、開窯:當窯溫冷卻至規(guī)定溫度時,打開窯門,拉出窯車,取拿燒成的素胎。
六、上釉工序(8道)
檢素胎→上水→量濃度→撈釉→上釉→干燥→刷釉→清足
1、檢素胎:把素胎逐個進行檢驗,剔除不合格素胎。
2、上水:合格素胎逐個清灰上水,以使釉在素胎上結合緊密。
3、量濃度:把釉缸中的釉漿攪拌均勻,并用濃度表量出合適的濃度。
4、撈釉:用籮撈取混入釉缸釉漿中的雜質,以保證釉面質量。
5、上釉:采用涮釉、浸釉等方法上釉,使素胎內外皆有釉。
6、干燥:上好釉的釉坯,放至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干燥。
7、刷釉:為達到要求的釉層厚度,干燥后的釉坯上再涂刷上一層釉。
8、清足:把釉坯足子上及其它地方多余的釉子清除掉。
七、釉燒工序(8道)
支棚板→清棚板→灑砂→裝窯→入窯→燒窯→冷卻→開窯
1、支棚板:按照所裝釉坯的種類,支平支穩(wěn)合適的棚板架層。
2、清棚板:棚板支好后,把棚板上面磨平,下面清凈。
3、灑砂:在棚板上灑一層薄而勻的耐火粉砂,以防止產品燒后粘足。
4、裝窯:把釉坯按照不同品種裝在合適的棚板上。
5、入窯:把裝好釉坯的窯車緩慢而勻速地推入窯內,并關閉窯門。
6、燒窯:按照氣窯釉燒工藝制度進行燒成操作,到最高溫度時止火。
7、冷卻:按照釉燒窯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。
8、開窯:當窯溫冷卻至規(guī)定的溫度時,打開窯門,拉出窯車,取拿成品。
八、檢驗工序(1道)
檢選分級:把成品逐個進行檢驗,按照標準進行分級,對于正品以上的登記入庫,對于殘次品進行缺陷分析后作銷毀處理。